|
母亲的腿疾犯了,不能下地了。姐姐带母亲去她那里治疗了一段时日,由于惦记着家里那点活儿,感觉好些了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回了老家。
母亲回老家后我去看她,她听见我进了院子,就一瘸一拐地从屋里出来:“不是说都已经很好了吗,家里那么忙,还来干嘛啊!”
看着母亲步履蹒跚的样子,不觉心头一酸,眼角立时有些湿润了。总觉得自己还未长大,母亲却已像暮秋的枯树一样苍老了!
母亲屋子里坐着几个前来探望她的人,有大妈还有婶娘,聊着聊着就都说起了自己的腿疾上。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苦痛,这些也许跟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和那个时代没有选择的超体力劳作有很重要的关系吧。
母亲对婶娘说:“你这岁数咋也开始腿疼了?”
婶娘一声叹息:“唉,谁说不是呢。孩子都给看不了了。一身的毛病啊!”
大妈一边抚揉着自己的膝盖,一边轻叹:“干一天活睡觉的时候腿就疼得不敢翻身,今年实在是干不了了,看着他们(儿子)家里外头那些活,都忙得顾不上,真是着急啊!没办法啊,这走一步都得小心,没寻思脚底下有块小石子绊一下都疼得不敢喘气。你不说,谁知道这些啊!老头子走了他可舒服了,留下俺净受这些洋罪……”话到此处,不禁撩起围巾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角。
此时无声,泪却千行。
算算父亲去世也有十六年了。十六年来,我们这些做子女的都为了各自的家庭事业在奔忙着,对母亲的照顾一直没那么周到。母亲一个人也习惯了孤独,习惯了独自承担,她总是在为子女们的方方面面着想,但凡能自己做得了的事情绝不开口告诉别人。这次的腿疾,若不是到了不能下炕的地步,她是不会说出口的。
母亲的固执,让我们心疼,也让我们内疚。
母亲一生很是节俭,也许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习惯吧。冬天到了,母亲的屋子因为她的节俭而显得有些冷。她说:就我一个人,弄那么暖和干嘛呀。
一到冬天,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去。可是在哪儿也不如她自己的家,住个十天八天的就开始嚷嚷着要回老家。用母亲的话说: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狗窝。
母亲很少来我家住的。还是在我两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来的次数比较多,因为那时候孩子老生病,她来是为了帮着我带孩子,帮我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时候的母亲还可以骑得动三轮车,还可以走那么远的路。近几年母亲一直没来,一是因为整个冬天都住姐姐家,二是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让母亲来住——这桩心事也促使着在今年做了一番较大变动的旧房改造。
装修好了就开始催促着母亲来。母亲一直推脱着,说天还不冷呢,你哥家里的事还没完呢,等等等等的理由。
好容易盼到母亲愿意来了。看着母亲的腿病比前一段时间好了很多,感到些许欣慰。她看到我家的变化特别高兴,就挨着屋子转悠,看到孩子们在嬉闹,也不禁念叨起我们姊妹几个小时候那些好气又好笑的童年往事。回忆里的母亲是那么充实和满足。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人一变老就喜欢上了回忆?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子小了,见到的不如回忆里的多了。或许是因为,回忆里有一种能让人感到很柔软很温馨的东西。
一个明媚的阳光午后,给母亲搓了个澡。搀扶着母亲进了浴室,感觉像某年某日年少的我搀扶着当时已年迈的奶奶。母亲日渐稀松的肌肉、稀疏的鬓发斑斑,还有那不知何时就已经变矮行动也迟缓的身体,每一处都在揪动着心里那根弦。无论自己是多么多么地不情愿,母亲也在岁月中慢慢变老了。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情形彷如昨日,转眼岁月已无情地把属于我们的那些美好时光一点点消磨掉了。
泡一杯枣茶,陪母亲一起坐在阳台上,太阳就这样无拘无束地洒落在身上。母亲舒心地沐浴在阳光里,脸上的皱纹被暖暖地晒开了。这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因母亲的陪伴而显得格外温暖。
母亲在这儿住了一段时日,几次三番想着要走。我总说,再住两天,再住两天吧。这是自我嫁人至此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最多的日子,时间一久,对母亲又有了一种依恋。曾经为了自己的追求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她,现在却是那么那么地想和她多呆会儿,再多呆会儿……
母亲终究还要走的。看着车子载着母亲消失在街道的转弯处,忽然生出几多失落与牵挂,继而怅然若失地偷偷抹泪。想着因为跟母亲的生活习惯不同而数落过她的那些行为,便感到阵阵内疚。好几天过去了这种情绪还没适应过来,总感觉家里少了很多很多,恍惚中还觉得母亲这屋子这院子的某处……
做子女的,对母亲来说,也不过是一处稍事休憩的驿站。远方的路,母亲还是要自己走下去,哪怕步履蹒跚。
这个世上谁可以陪你走到底?
父母吗?也许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是天是地是无所不能的。随着年龄的递长,慢慢发现,父母其实是要我们去呵护和照顾的。而当我们已经懂得并有能力去照顾他们的时候,很多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我们得学会接受离别,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坚强。
谁可以陪你走到底?
夫妻吗?少年夫妻老来伴。步入中年的人对婚姻的概念大多都是,在年迈之时有个可以说话的人,可以相互搀扶着逛街买东西,有个头痛脑热的会有他在床前端茶递水,嘘寒问暖。虽然现实中的婚姻多是貌合神离,但基于孩子基于相互有个依靠也在勉强中维持着,已谈不上爱与不爱。而又有那么多的婚姻却因一方的疾病、意外让这种勉强的维持也成为一种奢侈。
有位年近五十的女人,从外表看上去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小很多,相貌身材均是人中之凤。她走过南闯过北,打扮入时,神采奕奕,谈吐不凡。这种生活状态该是令多少男人崇拜女人羡慕的啊。可是,知情人却说,她很可怜,婚后好多年没有生育,婆家并没有因为这个嫌弃她,依然待她如初,后来因为一件小事,她赌气回了娘家,他男人三番五次去叫她回家,她依然矜持着。再后来,就离了婚。男人很快又成了家,生儿育女。她,在一次次的婚姻失败中游离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知情人说,她最近又找了一个人家,都这把年纪了,也不想走什么结婚的手续,就凑合着过,过到何时算何时吧。
知情人谈到此,不由得一阵心酸:她老了可咋办啊,也没有一儿半女,连个去的地方都没有。
婚姻,算是给自己找一个归处吗?
谁可以陪你走到底?
子女吗?娘家叔叔遭遇了车祸,伤势严重,算是从鬼门关捡了条命回来。我们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的意识已经开始恢复,只是全身布满了管子,不能说话。看见了我们,叔叔张大口,从口型里看出在呼唤着我们的名字。他哆嗦着伸出已经骨瘦如柴的手,当我们握住他的时候,他像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似得哭了。
叔叔唯一的儿子,像哄小孩一样照顾着他大难不死的父亲,没白没黑的侍奉左右。中国人都有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养儿防老,眼前这算是最好而难得的证明吧。
只是,还有那么那么多的子女在飞速的社会发展和生存压力中自顾不暇,让养儿防老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好的憧憬。那些为了生存而外出打拼的子女们,一年或是几年甚者一生都未能再回到父母身边;那些因疾病或意外令“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母们更是情何以堪!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守着不能实现的梦想艰难度日,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痛!
谁可以陪你走到底?
兄弟朋友吗?虽说兄弟朋友如手足,而现今社会,能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的实在是少之甚少,每个人为了自保都戴着一层面罩,敢掏真心的又有几人?为了利益兄弟反目的比比皆是,不禁令人唏嘘:这世上还有人味吗?
人是最怕孤独的,偏偏每个人都很孤独。总是处于一种矛盾中,既向往一个人自由的不羁,又惧怕一个人的落寞。
最致命的是心灵上的孤独。我们抱怨我们抓狂,苦闷是因为没有人懂得。打开网络,皆是寻找知己之人,貌似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疲惫的灵魂暂借一个地方依靠。陌生人之间说的话是无戒备心的,是不用伪装的,也许对陌生人所说的那些话,是要一辈子烂在肚子里的。无论你是微不足道的贫民老百姓还是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都渴望理解渴望有个让心存放的地方。岂不知,这世上本就没有完全重合的两条铁轨,更没有真正交合的两个灵魂。环境在变,心也在变,偶尔的交合终归还是要分离。
张与赵四的传奇这世间也仅有一次。
父母、夫妻、子女、兄弟、朋友都不过是人生一次次的邂逅。说到底,路,还是要自己陪自己走完的。
以最深的孤独,与这个世界对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