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铁生说,“一个人之所以要写作,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
看来,写作竟有了这样奇特的功效。而细究我写作的原因,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一个劲地说喜欢来着。
以前总觉得当作家不难,不过就是写写文章嘛。可在投稿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我才觉得要成为作家实属不易。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作家,不仅需要生活阅历丰富,还需要大量的阅读。洞察世事的犀利眼睛也是必需的。而且一个只会写别人故事却没有自己的思考感悟的作家,不是合格么好作家。作家需要有自己对事物事情的独特观点。而那个观点感悟最好新颖、深刻。不然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我觉得作家的写作分两大类。一类是专门只给自己看的日志类创作。另一类是与大家分享、需要读者与之共鸣的创作。
对于日志类型的写作,很多时候,是作家最喜爱的方式,往往也是最反映作家内心真实的,也是作家聊以慰藉的对象。因为很多时候,在创作与读者共享的作品时,作者往往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也需要考虑到读者的感受。所以很多时候,创作中往往会为了迎合读者而憋屈了自己。如若一味只是抒发自己的情感,会让读者觉得作者是在无病呻吟。而且会被读者说成自私。
而且在写作过程中,作家还要切记不要太过偏激,也不要把事情写的太过直白与平铺。说到偏激,是说作家的观点太过鲜明,往往会引起一部分读者攻击。而且太过直白与平铺的写作,完全没有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也是不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作品一旦写成,作者就死了。”不同的读者对作品会进行不同的分析理解,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所谓对错,只是不同的人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看法观点难免就迥异。有责任感有经验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又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共鸣,找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共鸣。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包罗万象,比较宏大的,太过狭隘的创作不足以引起很多读者的亲睐。这样说来,也就是要求作家要饱读诗书,才会下笔有神。
但是完全是为了读者而进行的创作也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虽然说写作过程中,呜需要作者将自己隐藏在作品背后,但是隐而不现,并不是说隐着隐着就不见了。这样是不忠于自己内心的表现。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作者的灵魂血肉,只是一具空体,一具等待不同读者填补的空的躯体。无疑于行尸走肉,不仅作家自己觉得难受憋屈,读者也总会觉得有点索然无味。
作家创作,就和孕妇生孩子,是一个道理。怀胎八九十个月,这期间就好比是作家在整理素材,构思体裁。这个时候是很重要,往往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分娩的那一刻,也就相当于作家给作品结尾的时候,这个时候特别的关键,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夭折。爱自己的作品,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作家是尽职尽责的。是值得读者崇敬的。
读者与作者就像是伯牙与子期,寻找知音而已。读者做的久了,就会有创作的欲望,这样就演变成了作者。作者努力创作就成了作家。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把作家想的太过于简单,作家不仅仅就是写写那么简单,要成为作家真的需要学很多,做很多。而且还需要灵感。巴尔扎克说,“灵感是没有耐心的情人。”的确,这就是作家的疲惫与辛酸。
虽然这么累,可是想成为作家的人还是很多,因为人类社会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去撰写社会历史以及人物传奇。
|
|